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通過民主程序,將鄉村治理各項事務轉化為數量化指標,對農民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并給予相應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今年4月,蘇州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全市60個鎮(街道)、805個村(社區)開展試點工作;7月又下發《蘇州市推廣運用“清單制”實施方案》,目標為2022年全市建立推廣運用“清單制”的行政村(涉農社區)數量達90%以上,2023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蘇州農村各地“積分制”的運用實踐層出不窮,極大推動了文明鄉風和鄉村治理。吳江區雙聯村聚焦本村治理重心,把積分融入公共事務、融入村民行為,科學構建指標體系,細化設置“住宅整潔、鄉風文明、家禽養殖、菜園田園、垃圾分類、黨風建設、志愿服務、意見反饋”等8個方面19項考核指標并賦值量化,賞罰“分”明,有章可依。“黨建+自治”的工作機制、“線上+線下”的兌換方式、“精神+物質”的積分回饋,全面激發了村民共建共治美好家園的熱情,有效破解了村莊發展中的現實難題和困境。
而在常熟,鼓勵“千村美居”建成村莊積極運用“積分制”開展村莊長效管理,鞏固“千村美居”建設成果。每次邀請不少于2位村民代表參與評分或監督,堅持“有獎有罰、獎罰分明、以獎為主、以罰為戒”的基本原則,發揮好“積分制”的激勵約束作用。通過“積分制”的運用,激發激活村民參與村莊長效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喚醒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努力推動實現各村農村人居環境管護水平持續提高和年度日常保潔管護費用支出有效下降的目的。
據介紹,《關于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將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具體事項細化分類、賦值量化、打分考核,對“積分制”進行深化擴面、提質增效,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試點之外,鼓勵有條件的縣級市(區)擴大試點范圍,加快“盆景”變“風景”,全市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所有鎮(街道)全覆蓋。截至今年9月底,試點鎮(街道)完成率超100%,村(社區)完成率達96%,預計年底能全面完成目標。記者 陸曉華